PLC接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:
单独接地:PLC应尽量采用单独的接地极进行接地,避免与其他大型设备或电力系统共用接地极,以防止其他设备的接地电流对PLC产生干扰。单独接地可以保证PLC接地系统的独立性和稳定性,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。
接地类型: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,选择合适的接地类型,如工作接地、保护接地等。工作接地用于保证PLC系统的正常运行,保护接地则主要用于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。
阻值限制:PLC的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10Ω,在一些对电磁兼容性要求较高的场合,接地电阻甚至需要小于1Ω。较低的接地电阻能够确保接地系统有效地将故障电流引入大地,降低设备外壳的电位,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,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电磁干扰。
定期检测:定期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,确保其阻值符合要求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,接地电阻可能会发生变化,如土壤湿度的变化、接地极的腐蚀等都可能导致接地电阻增大。
材质:接地线应选用铜质导线,因为铜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都比较好。避免使用铝质等其他材质的导线,以防止因腐蚀等原因导致接地不良。
线径:接地线的线径要足够大,以满足通过故障电流的要求。一般来说,接地线的线径应不小于2.5mm2,对于大型PLC系统或高功率设备,可能需要更粗的接地线。
布线方式:接地线应尽量短而直,减少弯曲和迂回,以降低接地阻抗。同时,应避免将接地线与电源线或其他信号线并行敷设,防止电磁感应产生的干扰。如果无法避免并行敷设,应保持一定的距离,一般要求距离大于30cm。
连接牢固:接地线与PLC设备、接地极之间的连接要牢固可靠,采用焊接、压接等可靠的连接方式,避免出现松动现象。松动的连接会增加接地电阻,导致接地不良,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。
屏蔽接地:对于带有屏蔽层的电缆,其屏蔽层应在一端进行良好接地,以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PLC系统。一般情况下,屏蔽层应在PLC侧接地,而在传感器或其他设备侧不接地,以避免形成地环路,产生干扰电流。
等电位连接:在PLC系统所在的区域,应进行等电位连接,将所有金属设备、金属管道、金属构架等与接地系统连接在一起,使它们处于同一电位,防止不同设备之间出现电位差,引发电击事故或电磁干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