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别正常开机复位与非正常开机复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正常开机复位:通常是在电源正常接通,电源电压稳定上升到满足系统要求后,由上电复位电路或单片机内部的复位机制正常触发。这是一种预期内的、由正常操作流程引发的复位,比如按下电源开关启动设备,或者系统断电后重新上电的情况。
非正常开机复位:可能由电源异常波动触发,如电压瞬间跌落、浪涌等,也可能是复位电路本身出现故障,例如复位引脚短路、相关电容或电阻损坏等,导致在不应该复位的时候产生了复位信号。此外,硬件电路中的其他故障,如时钟电路异常、芯片损坏等,也可能引发非正常开机复位。
正常开机复位:系统各部分电路在复位前通常处于完全断电或低功耗的初始状态,没有正在进行的重要操作或数据传输。复位后,系统会按照设计好的流程进行全面初始化,各寄存器、内存等都被设置为默认值,外设也进入初始状态。
非正常开机复位:复位前系统可能处于一些异常状态,例如部分电路已经上电但工作不正常,或者内存中存在未完成处理的数据、寄存器的值处于非预期状态等。复位后,可能会出现一些初始化不完整或异常的情况,比如某些外设没有正确初始化,或者系统启动后立即出现错误提示等。
正常开机复位:电源电压的上升过程平稳,符合系统规定的上电时序和电压范围。可以通过电源监测电路或示波器观察到电源电压从0逐渐上升到稳定值,且上升时间在正常范围内,一般不会出现电压过冲、欠冲等异常现象。
非正常开机复位:电源电压可能存在异常波动,如开机瞬间电压上升过快或过慢、出现电压跳变、电压值超出正常工作范围等。使用电源监测设备或示波器可以检测到这些异常情况,这往往是导致非正常开机复位的一个重要线索。
正常开机复位:系统日志中通常只会记录正常的开机复位信息,显示系统按照正常流程进行了启动和初始化,没有出现错误或异常提示。调试工具显示的信息也与正常的开机流程相符,各阶段的初始化操作都顺利完成。
非正常开机复位:系统日志可能会记录一些与复位相关的错误信息,如复位前的错误代码、异常中断等。调试信息可能会显示某些初始化操作失败、寄存器值异常等情况,有助于判断复位是否正常以及查找导致复位的原因。
正常开机复位:硬件外观无明显损坏迹象,电路板上的元件无过热、变色、变形等问题。通过检查电路连接,各引脚连接牢固,没有虚焊、短路等情况,复位电路的元件参数符合设计要求,如电容、电阻的阻值和容值在正常范围内。
非正常开机复位:可能会发现硬件外观有损坏,如芯片表面有烧痕、电容鼓包等。检查电路时可能会发现复位引脚与其他引脚短路、线路断路等问题,复位电路中的元件可能存在参数异常,如电容漏电、电阻阻值变大或变小等,这些都可能导致非正常开机复位。